(《楊開慧》)
  紀實文學是時代的記錄,題材的重大性,事實的真實性,思想的深刻性,決定了紀實文學必然具有文史價值。長篇紀實文學《楊開慧》(餘艷著,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)就是如此,她承載歷史又穿越歷史,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,也是研究中國革命和湖湘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,必將因其文學與文史的雙重價值而長留於世。
  此書是依托新發現的藏匿了80多年的《楊開慧手稿》而寫作的。這份手稿真實記錄了當年毛澤東、楊開慧的婚戀生活,也是楊開慧人性深處的精神獨白。餘艷將手稿中文字,放進具體的歷史環境和生活場景中,本來鮮活的文字富有了生命的質感,給我們還原了一個融母性、女兒性、妻子性於一體的血肉精靈楊開慧。
  楊開慧十來歲就暗暗地愛上了高大帥氣的毛澤東,長大後,視愛情為生命。楊開慧說:“即使他死了,我的眼淚也要纏住他的屍體,不會放鬆。”如果說馬克思“每一個細胞都深深地愛著燕妮”,那麼,楊開慧的每一個細胞也同樣是深深愛著毛澤東的。
  楊開慧具有十足的母親天性——以奉獻為底色的“生養”。生與養是女子的天性與天職。女人的身體因能孕育兒女讓人類得以繁衍,穆斯林把女人叫做“懷孕的袋子”,相信不願生育的女子會遭天譴。楊開慧盡心撫養三個兒子。她說:“我的心挑了一個重擔,一頭是他,一頭是小孩,誰都拿不開。”楊開慧挑著這副“重擔”,一步一步,堅強地走到生命的盡頭。
  楊開慧對丈夫忠貞,對黨忠誠,對自我信仰堅守,在生死抉擇上放射出傳統美德、現代女性、共產主義戰士的三重光輝。為當代、為後人還原了楊開慧這個早期共產黨人的血肉精靈。這個高大、完美的形象,內含人性的深沉,代表被壓迫階級的意志,承繼傳統的美德,聚焦起時代的精神,立體化地融入讀者的心底,立在中國文學的史冊上。
  楊開慧形象的豐滿,有賴於毛澤東形象的陪襯。在書中,毛澤東是第二主角,先後以學生、丈夫和早期革命家的身份出現。同時,毛澤東形象的刻畫也有些新意。書中記錄了一個很好的細節:楊開慧送他一把雨傘,他視若珍寶,睡覺都枕在頭下,“下小雨他還撐一撐,下大雨和刮大風,他反而收起傘讓自己淋”。在毛澤東的心中,雨傘,已經升華成了楊開慧的心,成了愛的象徵。一心只想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毛澤東居然能如此心細如發,為毛澤東的詩人氣質增添了新的色彩。
  《楊開慧》中的種種歷史資料,不少當年曾經公開發表過,但散見於各歷史報刊中,後人難以看到。餘艷拂去歷史的塵埃,讓它們重見天日,等於複活了鮮為人知的歷史實況,價值不可低估。比如,毛澤東的愛情詩《賀新郎·揮手從茲去》在1978年公開發表,是沉寂多年以後文藝界乃至全國思想解放的重要信號。那時,人們欣喜之情噴薄而出,註家峰起,但對何為“知誤會前翻書語”,一時誰也解釋不透。餘艷在《楊開慧》中給我們解答了謎底。再如書中關於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的成文過程,毛澤東早期軍事思想,特別是武裝鬥爭的思想形成等史料的穿插,對推進毛澤東思想研究,深入瞭解湖湘文化的新內涵與當代發展,都很重要。
  文/龍長吟  (原標題:走進人性與歷史的深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01afjs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